逐渐复工怎样拥抱新一代钻石消费者?

来源:培育钻石信息网  时间:2021-10-28 10:21:25 浏览:6551

尽管全球天然钻石市场仍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,但近期上游和中游企业都逐渐出现了复工迹象。佩特拉(Petra Diamonds)正在拼命争取延期还贷,同时准备借2100万美元,颇为“待命”的姿势。祝他们好运。安特卫普的四家钻石交易所将于下周复工,比利时政府也允许天然钻石和培育钻石公司在周一重新开业(尽管许多员工仍然在家工作)。在这个国家出现5万例确诊病例和7900多例死亡之后,似乎已经出现了“结束”的迹象。

至于我们的邻国印度……他们放宽了检疫,印度政府允许加工和出口行业恢复工作。苏拉特经济特区8家生产单位全部复工,斋浦尔也有“少数企业”人员有限开工。上周三有十批货物发往香港,其中第一批出口价值为2640万美元(“印度时报”)。

正如戈兰之前所说,经济总会复苏,钻石产业的培育最终会回归常态。区别不过是时间的长短。从2008-2009年金融危机的经历来看,奢侈品行业的弹性已经超过了很多商品的弹性,在疫情过后会呈现出比较强劲的反弹。 4月份中国市场的情况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。

那么,面对以千禧一代和Z世代为主流的“新消费群体”,培育钻石cvd钻石hpht钻石)/珠宝公司(尤其是零售商)准备好了吗?

记得很有意思,去年年底看过一篇分析文章(抱歉确实忘记出处了,不过还是有一些印象的)。本文分析了中国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特点,这里根据记忆和个人观点与各位朋友分享:

中国年轻人和上一代有很多不同。在这个“世界第二大钻石市场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虽然“合伙”仍是主要购买因素(超过50%),但新一代消费者更倾向于“同款名人风”。这也为一些品牌提供了机会,包括中国消费者以前不知道的品牌。比如Angelababy在微博发布尚美婚戒后,Chaumet在中国的销量猛增;海瑞温斯顿也跟着《城市》来到了中国千禧一代的面前等等。

然而,与十多年前“钻石长存,一颗永远流传”不同的是,随着离婚率的上升,考虑到钻石与“永恒”的联想,中国年轻消费者逐渐衰落。他们更多地考虑“爱的时刻”。于是在2018年,DPA发布了针对中国市场的宣传片《爱生活》(Living in Love)以及人工培育钻石人造钻石的出现,让一大批年轻人兴奋不已。

虽然不再是“永恒”,但想想至少有“爱的时刻”是好的。

还有一点很重要:随着中国女性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,女性的“快感消费”吸引了众多奢侈品牌的目光。他们开始将产品设计得更“友好”(很多情况下,更简单),更方便女性快速做出购买决定(毕竟简单的设计可以迎合更多的穿着场景)。他们将钻石与其他材料结合,使用较小的钻石来制造人们更买得起的产品,从而大大增加销量。

总之,中国消费者正在弱化天然钻石和珠宝的象征意义,更加注重工艺和设计。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正在学习自己辨别钻石的质量。虽然只能接收碎片化的信息,但与上一代的盲目相比,年轻人确实表现出了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。

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这与实际消费能力密切相关。早在2019年初,汇丰就曾指出,中国90后的负债收入比高达1850%,人均负债约12万元。另一项调查显示,中国约85%的消费贷款申请人出生于1980年以后。2020年2月,中国整体消费价格指数(CPI)同比上涨5.2%。所以我不得不认为,年轻一代消费的“理性化”实际上是某种意义上的“生活逼迫”的结果。虽然收入增加了,但债务增加了,储蓄减少了。最终的结果是控制个人支出和投资。

说白了,很多人其实很穷。

对于零售企业来说,这其实是一把双刃剑。一些企业选择减少营销预算,减少促销支出;部分企业选择加大营销力度,调整产品结构。不管疫情是否存在,这两类公司的观念上总是有分歧的。我认为两者之间没有绝对的“对”与“错”的区别,因为无论哪种方式都有使企业成功的可能性。老实说,公司成功的过程中也有运气的成分。不过,我认为加强营销力度,加强与客户的沟通,更有利于零售企业的长远发展。

毕竟这一代消费者是非常独特的存在。


返回顶部